聽見風聲:開創精神病友自我發聲與社會復歸之路

聽見風聲:開創精神病友自我發聲與社會復歸之路

陳力瑜

心理學系暨研究所

個人動機
2016年,我創立了台大精神醫學紀實推廣社(更名為台大精神機構服務社),過去六年間我走訪了台灣各地大大小小的精神醫療機構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深刻的體會到,對於精神病友來說,最痛苦的可能不是他們的疾病本身,而是疾病所帶來的社會剝奪。這些人即使出院,卻往往不見容於鄰里,他們找不到工作、被家人嫌棄、被朋友斷交、被周圍的人所畏懼,卻無法為自己發聲。


議題陳述    
機構裡的精神病友們面對來自在地社區的誤解,卻缺少發聲的機會。造成他們內化了外界汙名,產生自我汙名、自我貶低的現象,也漸漸畏懼與人接觸 。種種壓力下,往往造成疾病反覆發作,形成旋轉門效應。浪費醫療資源其次,反覆發作對腦部造成的損害使得回歸社會的門檻漸高,直到某一天,將只能在偏遠的大型收容機構裡度過餘生。


解決方案
我提出「聽見風聲」三階段計畫,帶領社區型精神機構病友逐步為自己發聲、融入社會。首先與病友一同記錄日常與生命敘事,並在社區呈現,接著調查社區居民的疑問再由病友回答,最後與病友一同參與社區活動,破除誤解,讓自己被看見。


預期成效    
讓病友們在梳理日常與生命敘事時,感受到自己獨特生命的意涵與重量;在與社區居民問答的過程中練習為自己辯白與澄清誤解,減輕加諸其心中的社會污名的負擔與壓力;最後,練習走入社區活動,展現真實的自己,讓自己被看見,感受到自己也可以是社區的一份子,也可以對社區有所貢獻,有助於日後回歸社會時更好的適應。


國際連結
將社會行動與科學實證結合是我努力的目標,赴美可學習將社會心理學的群際關係理論與實地研究(field study)方法結合,並運用到「聽見風聲」計畫當中。例如透過實地研究方法來了解與疏理出最能幫助病友發聲、促進與社區居民互動的活動設計。此外,透過蒐集實地研究中的科學化行為指標,將能更好得幫助我們了解方案的成效。 

購物車
購物結帳 關閉